2025年6月17日

國民小學科技教育及資訊教育課程發展參考說明 (重點節錄)

  國民小學科技教育及資訊教育課程發展參考說明 (重點節錄)

  • 緣起
    • 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」從國民中學教育階段於部定課程中設有科技領域,國民小學教育階段則是採用議題融入各領域學習課程/彈性學習課程中實施。
    • 各縣市、學校及教師等宜視情境脈絡與學生學習需求,加以轉化與運用,落實素養導向教學
  • 課程規劃及建議
    • 校訂課程部分,在系統思考下,可規劃跨領域「統整性主題/專題/議題探究課程」,強化知能整合與生活運用能力 ... ... ;再者,亦可結合「其他類課程」辦理相關活動。
    • 建議可進行三到六年級系統性、整體性的規劃,發展以科技教育/資訊教育為主軸的特色課程。
  • 學習重點
    • 整合議題融入說明手冊科技教育資訊教育的「議題學習主題」與「議題實質內涵」,並參照科技領域課程綱要,擬訂學習重點。
    • 國民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習重點著重在體驗、探索、實作等面向,包含「學習表現」與「學習內容」。
      • 學習表現」強調認知歷程、情意態度與技能實作等展現層次的組合。
      • 學習內容」則強調達到學習表現所需的基礎內涵。
    1. 科技教育課程發展之學習重點
      1. 學習表現
        • 日常生活的科技認知(科議 k)
          • 科議 k-Ⅱ-1 認識常見科技產品。 
          • 科議 k-Ⅱ-2 概述科技發展與創新的歷程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k-Ⅲ-1 說明常見科技產品的用途與運作方式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k-Ⅲ-2 舉例說明推動科技發展與創新的原因。
        • 日常科技的使用態度(科議 a)
          • 科議 a-Ⅱ-1 描述科技對個人生活的影響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a-Ⅱ-2 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a-Ⅲ-1 覺察科技對生活的重要性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a-Ⅲ-2 展現動手實作的興趣及正向的科技態度。
        • 日常科技的操作技能(科議 s)
          • 科議 s-Ⅱ-1 繪製簡易草圖以呈現構想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s-Ⅱ-2 識別生活中常見的手工具與材料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s-Ⅲ-1 製作圖稿以呈現設計構想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s-Ⅲ-2 使用生活中常見的手工具與材料。
        • 科技實作的統合能力(科議 c)
          • 科議 c-Ⅱ-1 依據特定步驟製作物品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c-Ⅱ-2 體會創意思考的技巧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c-Ⅱ-3 體會合作問題解決的重要性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c-Ⅲ-1 依據設計構想動手實作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c-Ⅲ-2 運用創意思考的技巧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c-Ⅲ-3 展現合作問題解決的能力。
      2. 學習內容
        • 科技的本質(科議 N)
          • 科議 N-Ⅱ-1 科技與生活的關係。
            科技在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的用途,及科技可能帶來的優缺點。如電器設備、交通工具等。
          • 科議N-Ⅲ-1 科技的基本特性。
            日常生活中常見科技產品在不同時代的變化、特色,及其對人類的影響。
        • 設計與製作(科議 P)
          • 科議 P-Ⅱ-1 基本的造形概念。
            基本的造型種類及構成要素,透過交談、繪圖或模型來表達想法。如平面圖、展開圖等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P-Ⅲ-1 基本的造形與設計。
            基本的創意發想概念、造型元素、設計意象及生活中的常見材料,組合後構思並製作產品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P-Ⅱ-2 工具與材料的介紹與體驗。
            生活中常見工具與材料的類別、用途及使用方式。如刀片、線鋸、槌子、木板、塑膠板等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P-Ⅲ-2 工具與材料的使用方法。
            常見工具與材料,並能用來設計與製作產品。
        • 科技的應用(科議 A)
          • 科議 A-Ⅱ-1 日常科技產品的介紹。
            日常科技產品的類別、用途及基本運作方式。如輪子、滑輪、齒輪、槓桿等。
          • 科議A-Ⅲ-1 日常科技產品的使用方法。
            正確使用日常生活科技產品及其安全注意事項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A-Ⅱ-2 日常科技產品的基本運作概念。
            生活中常見科技產品的簡易科學知識及構造概念。如車輛的齒輪傳動、橋樑的支撐、燈泡通電等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A-Ⅲ-2 科技產品的基本設計及製作方法。
            應用科學概念、工具及材料於基本的產品設計及製作。
        • 科技與社會(科議 S)
          • 科議 S-Ⅱ-1 科技對個人及社會的影響。
            科技對個人生活需求及社會發展可能造成的改變及優缺點。如交通工具拓展人類的生活範圍,但也造成能源消耗及汙染等問題。
          • 科議 S-Ⅲ-1 科技的發明與創新。
            國內外的科技發明與創新事例,以及其對社會的影響。
    2. 資訊教育課程發展之學習重點
      1. 學習表現
        • 運算思維與問題解決(資議 t)
          • 資議 t-Ⅱ-1 體驗常見的資訊系統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t-Ⅱ-2 體會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過程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t-Ⅱ-3 認識以運算思維解決問題的過程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t-Ⅲ-1 運用常見的資訊系統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t-Ⅲ-2 運用資訊科技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t-Ⅲ-3 運用運算思維解決問題。
        • 資訊科技與合作共創(資議 c)
          • 資議 c-Ⅱ-1 體驗運用科技與他人互動及合作的方法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c-Ⅲ-1 運用資訊科技與他人合作討論構想或創作作品。
        • 資訊科技與溝通表達(資議 p)
          • 資議 p-Ⅱ-1 認識以資訊科技溝通的方法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p-Ⅱ-2 描述數位資源的整理方法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p-Ⅱ-3 舉例說明以資訊科技分享資源的方法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p-Ⅲ-1 使用資訊科技與他人溝通互動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p-Ⅲ-2 使用數位資源的整理方法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p-Ⅲ-3 運用資訊科技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。
        • 資訊科技的使用態度(資議 a)
          • 資議 a-Ⅱ-1 感受資訊科技於日常生活之重要性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a-Ⅱ-2 概述健康的資訊科技使用習慣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a-Ⅱ-3 領會資訊倫理的重要性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a-Ⅱ-4 體會學習資訊科技的樂趣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a-Ⅲ-1 理解資訊科技於日常生活之重要性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a-Ⅲ-2 建立健康的數位使用習慣與態度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a-Ⅲ-3 遵守資訊倫理與資訊科技使用的相關規範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a-Ⅲ-4 展現學習資訊科技的正向態度。
      2. 學習內容
        • 演算法(資議 A)
          • 資議 A-Ⅱ-1 簡單的問題解決表示方法。
            以圖表或語言,描述日常生活或課業問題的簡單解決步驟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A-Ⅲ-1 結構化的問題解決表示方法。
            以結構化的圖表(如心智圖或流程圖等)呈現問題解決的程序,並能使他人可以理解。
        • 程式設計(資議 P)
          • 資議 P-Ⅱ-1 程式設計工具的介紹與體驗。
            圖像式程式設計工具的操作介紹,及利用程式執行輸出、輸入、運算等簡易的工作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P-Ⅲ-1 程式設計工具的基本應用。
            圖像式程式設計工具的基本功能及操作,如利用控制板連結程式與物件。
        • 系統平臺(資議 S)
          • 資議 S-Ⅱ-1 常見網路設備、行動裝置及系統平臺之功能體驗。
            各式軟硬體、系統平臺、網路設備、與行動裝置的簡易功能,如瀏覽器、電腦、行動載具、通訊和電子郵件軟體等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S-Ⅲ-1 常見網路設備、行動裝置及系統平臺之功能應用。
            各式資訊工具的操作,進而應用於學習與生活上,或完成數位作品。
        • 資料表示、處理及分析(資議 D)
          • 資議 D-Ⅱ-1 常見的數位資料儲存方法。
            文字、圖片、影像、聲音數位檔案的種類、儲存裝置及其儲存方法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D-Ⅲ-1 常見的數位資料類型與儲存架構。
            數位資料類型轉檔方式,透過各種檔案格式進行資料的轉換與處理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D-Ⅱ-2 系統化數位資料管理方法的簡介。
            數位檔案之儲存、複製、刪除及管理,包含命名、分類、查找的規則等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D-Ⅲ-2 系統化數位資料管理方法。
            系統化建構個人化數位資料管理的方式。
        • 資訊科技應用(資議 T)
          • 資議 T-Ⅱ-1 資料處理軟體的基本操作。
            資料處理軟體的介紹與功能體驗,如文書、繪圖、影像、音訊、簡報及其他軟體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T-Ⅲ-1 資料處理軟體的應用。
            應用資料處理軟體以陳述事件、表達概念及有效溝通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T-Ⅱ-2 網路服務工具的基本操作。
            網路服務工具的介紹與功能體驗,如瀏覽器、搜尋引擎、網路通訊軟體、雲端服務平臺及其他工具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T-Ⅲ-2 網路服務工具的應用。
            應用網路服務工具以解決問題、溝通互動及合作共創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T-Ⅱ-3 數位學習網站與資源的體驗。
            常見學習網站與相關資源的體驗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T-Ⅲ-3 數位學習網站與資源的使用。
            使用適合的數位學習網路資源,解決日常生活及課業上的問題。
        • 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(資議 H)
          • 資議 H-Ⅱ-1 健康數位習慣的介紹。
            適切使用科技產品的時機、時間規劃、姿勢習慣等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H-Ⅲ-1 健康數位習慣的實踐。
            正確使用科技產品的方法、行為習慣,並避免網路沉迷、網路霸凌等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H-Ⅱ-2 資訊科技合理使用原則的介紹。
            媒體識讀、網路禮儀、網路著作權等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H-Ⅲ-2 資訊科技合理使用原則的理解與應用。
            媒體識讀、網路禮儀、網路著作權與合理使用範圍等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H-Ⅱ-3 資訊安全的基本概念。
            資訊安全概念的介紹,如網路病毒防治、智慧財產權、個人資料保護、網路詐騙等。
          • 資議 H-Ⅲ-3 資訊安全與生活的關係。
            個人資料保護與隱私、智慧財產權與法律等。

hr